为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厚植青年学子的红色基因与爱国情怀,城市安全学院以10月爱国主义教育月为契机,精心策划并开展晚自习第二课堂系列活动。活动通过多元红色主题载体,让晚自习成为思想引领、文化传承与能力提升的重要阵地,为城市安全学院学生成长注入红色动力。
光影铸魂,重温峥嵘岁月——观看经典电影
城市安全学院精选《觉醒年代》《长津湖》《我和我的祖国》等多部优质红色影片,组织各班集中观看。一幕幕震撼人心的历史场景、一个个鲜活生动的英雄形象,从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觉醒到抗美援朝战场的浴血奋战,从国家重大历史时刻的全民同心到平凡人身上的家国情怀,让同学们在沉浸式观影中回望峥嵘岁月,深刻感悟先辈们的牺牲奉献与奋斗精神,进一步激发了爱国热情与责任担当。

剧映初心,感悟信仰力量——观看红色话剧
在关工委老师的推荐下,第二课堂选取《觉醒年代》话剧版、《红岩》《江姐》等经典红色话剧影像资源,组织同学们集中观看,话剧以跌宕起伏的剧情、鲜活立体的人物塑造,生动再现了革命年代的热血与坚守。从李大钊、陈独秀等先驱的救国探索,到江姐等革命志士在狱中坚贞不屈的斗争,城市安全学院的同学们全神贯注沉浸其中,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红色熏陶,深刻体会先辈们为理想信念拼搏的崇高境界,让红色文化在观影感悟中扎根心底。

致敬英雄,传承红色精神——英雄人物介绍
同学们还通过选择抗日英雄人物或身边的红色故事,以PPT展示的形式进行分享。同学们讲述杨靖宇将军冰天雪地中坚守抗日前线、壮烈殉国的事迹,分享赵一曼女士面对酷刑坚贞不屈的气节,还有同学讲述身边老党员参与革命、建设家乡的革命经历。同学们用真挚的语言、丰富的史料,生动还原英雄事迹、传递红色力量,让大家在聆听中感悟初心使命,汲取奋进动力。

家乡红韵,厚植家国情怀——家乡介绍
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们,也带来了属于家乡的故事,从文化底蕴、红色资源、特色饮食、旅游风光等多个维度,生动展现家乡的独特魅力与发展变迁。来自革命老区的同学介绍延安的宝塔山、杨家岭等红色地标,讲述革命圣地的历史荣光;也有同学分享沂蒙老区的红色故事与煎饼、炒鸡等特色饮食,展现红色基因与民俗文化的深度融合;还有同学展示家乡的生态旅游资源与现代化发展成就,让大家在领略各地风光与文化的同时,深化对家国情怀的理解与认同,拉近距离、凝聚共识。

红歌嘹亮,唱响时代强音——歌唱红色曲目
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》、《歌唱祖国》、《我和我的祖国》等经典红色歌曲也响起在第二课堂的教室,参与同学学习传唱。伴随着激昂的旋律,同学们饱含深情地放声歌唱,歌声时而铿锵有力、时而悠扬婉转,既唱出了对革命先辈的敬仰,也抒发了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与祝福。真挚的歌声回荡在校园里,让大家在合唱中凝聚奋进力量,让红色旋律成为青春最美的底色。

书香致远,感悟红色真谛——红色书籍阅读
学院学生会也主动加入第二课堂的设计中,学院学生会精选《红星照耀中国》《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》等红色经典书目,与同学们共同阅读。在静谧的晚自习时光中,大家沉浸于文字的力量,跟随作者的笔触走进革命年代的烽火岁月,感受青年学子在时代浪潮中的理想追求,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知青岁月中磨砺出的坚定意志与为民情怀。通过深度阅读与交流分享,城市安全学院的同学们进一步感悟革命先辈的理想信念与崇高追求,让红色精神真正入脑入心,提升思想境界与文化素养。

安全管理 2531 班张顺珂总结道:“来到学校后的第二课堂让我收获颇丰。课本剧演绎中,我仿佛亲历了革命岁月;红色书籍的字里行间,革命先辈的坚定信念深深打动了我;红歌传唱时,激昂旋律唤起了心中的爱国豪情。这些活动让红色精神具象化,激励我传承初心、勇担使命。”
智能监测 2531 班黄名旭在参加完第二课堂内容后表示:“参与学院的第二课堂,我深受触动。聆听革命先辈的奋斗故事,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他们的赤诚与无畏。这不仅让我深刻领悟到红色精神的内涵,更懂得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。今后我会传承红色基因,将这份感动转化为奋进动力,同时也会积极组织同学们一起继续传承,演绎红色故事,发扬红色精神,以更昂扬的姿态面对学习与生活。”

城市安全学院第二课堂,通过“看、演、讲、唱、读”等多元形式,将红色教育融入日常学习生活,既丰富了晚自习的组织形式,又实现了思想引领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。未来,城市安全学院将持续创新育人载体,让第二课堂的丰富内容常态化、多样化,引导广大青年学子成长成才,以青春之我、奋斗之我谱写时代华章。